04月01日報道:今天,《關于下一代互聯網“十二五”發展建設的意見》的文件,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七部門共同制定。《意見》明確了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目標、產業發展路線圖和時間表等內容。“十二五”期間,互聯網普及率由2011年底的38.3%提高到45%以上,推動實現三網融合,IPv6寬帶接入用戶數超過2500萬,實現IPv4和IPv6主流業務互通,IPv6地址獲取量充分滿足用戶需求。
據了解,基于IPv4(國際互聯網協議第4 版)的現有互聯網,用于標識全球網絡設備和終端設備的網絡地址約有40 億個,目前已基本分配殆盡。基于IPv6(國際互聯網協議第6 版)的下一代互聯網,地址空間是現有互聯網的1029倍。
由于技術和歷史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國僅擁有約3.32億個IPv4地址(不含港澳臺地區),即使大量應用地址翻譯(NAT)等技術延緩IPv4地址消耗,仍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應用需求,還會顯著增加網絡復雜性和管理難度,降低網絡與信息安全水平和服務質量。
《意見》提出,我國推進下一代互聯網發展仍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是寬帶網絡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用戶普及率較低且分布不均衡;二是發展路線圖和時間表尚不明確,尚未調動產業鏈各方的積極性;三是面向未來的新型網絡體系關鍵技術支撐還不完善,研究工作需進一步加快;四是特色業務應用不多,尚未形成完善的產業鏈;五是信息安全形勢嚴峻,安全可信水平有待提升。
為系統解決互聯網領域存在的問題,近年來,我國組織實施了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并通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其他相關科技計劃,在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理論研究和標準制定、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為下一步產業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下一代互聯網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目標還包括,在相關理論研究、軟件研發、設備制造、應用服務等領域實現高端突破,業務應用和終端設備對網絡的支持能力顯著提高,推動形成系統的標準體系。建成較為完善的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網絡與信息安全水平顯著提升。同時,網絡單位信息流量綜合能耗下降40%以上,網絡設備制造產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下一代互聯網研究機構和骨干企業,新增就業崗位超過300萬個等。
《意見》明確,“十三五”期間,基本建成世界先進水平的網絡基礎設施,完成向下一代互聯網的平滑演進過渡,進一步提高互聯網普及率,大幅縮小數字鴻溝,基本掌握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實現我國互聯網的跨越發展。
為保證目標實現,《意見》確定了發展路線圖和時間表。2013年底前是現網商用試點階段,將開展IPv6 網絡小規模商用試點,向用戶和應用優先分配IPv6 地址,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演進路線,為全面部署IPv6 網絡做好準備,加快推進新型網絡體系架構及技術研發工作。
2014—2015年為全面商用部署階段,重點講開展IPv6 網絡大規模部署和商用,逐步停止向新用戶和應用分配IPv4 地址,推動實現三網融合,組織新型網絡體系架構及技術的規模驗證,為“十三五”期間產業創新發展做好準備。
《意見》還確定了發展下一代互聯網的六項重點任務,包括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產品研發及產業化研發;網絡商用及業務創新;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理論研究與技術突破;標準體系與知識產權。
在保障措施方面,《意見》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完善體制機制,提升創新能力,深化國際合作,優化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