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7家第三方支付企業申領牌照在央行公示后,番禺網站設計牌照的發放就進入了倒計時。
記者昨日從多位第三方支付企業人士處獲悉,央行在春節前發放支付許可證的可能性很大,而切當的時間窗口有可能在本周五。據預計,具有“國字號”的銀聯相關支付企業以及支付寶、財付通等大型支付企業都有望成為首批獲得支付牌照的企業。
而支付行業分析人士以為,首批支付“正規軍”成型后將促使行業整合,而近半企業可能將徹底消失。
春節前有望發牌
“本認為上周五央行會發牌照的,結果上周上調了存款預備金率,牌照發放的時間可能會順延,這周五可能性應該非常大。”一位來自支付行業的總經理對南都記者透露。
上述支付企業人士透露,按照牌照申報程序,17家第三方支付企業需向其所在地的央行分支機構提交《支付業務許可證》申請,然后匯總到央行匯審,接到受理行政許可申請通知書的方可公示,期限一般為3天。“去年12月20日左右17家企業申請支付許可證的公告接踵在各地央行網站公告,預計審批程序應該基本完成了,剩下只是等牌照最后發放的公告。”一家大型支付企業的公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多家接受采訪的支付企業以為,終極獲得第一批許可證的企業將從17家企業中有所取舍。據悉,對于首批獲得牌照的企業名單,央行總行將以審委會的形式審批。央行相關負責人組成的審委會將投票決出終極名單。
“國家隊”占據先機
據了解,17家進入央行公示程序的申報企業分別是北京6家,上海6家,深圳2家,杭州、廣州、海南各一家,具有“國字號”背景的銀聯相關企業占據四席、支付寶、財付通、易寶、快錢、資和信等大型支付企業悉數入選。
記者此前還從靠近監管部分的人士處獲悉,即將發放的支付牌照分為三類:網絡支付、預支卡以及收單服務。支付企業可以申請多張牌照。
據透露,牌照的種別也是依據治理辦法中對支付企業的大致劃分,一是依托大型B2C、C2C網站的網關支付,如支付寶;二是通過銷售點(PO S)終真個線下支付,三是儲值卡等預支卡服務。支付行業人士以為,“國字號”在獲取牌照上將占據先機。
17席“先遣隊員”中有4家銀聯系支付企業分別為北京銀聯、上海銀聯、廣州銀聯及數字王府井。而首批有望獲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中國字號的銀聯在線極有可能率先沖線,其他名額將由快錢、支付寶、財付通、易寶支付及資和信等幾家規模較大的公司瓜分,排名靠后的其他企業成為“黑馬”的幾率很小。
行業洗牌進入倒計時
跟著首批非金融支付機構正規軍的誕生,業內一致以為將會是第三方支付行業洗牌的契機。
“第三方支付企業將迎來洗牌,大部門企業開始對照尺度進行調整,而近一半企業將徹底消失。”艾瑞咨詢分析以為,在政府監管政策逐漸明朗的預期下,行業領先的支付企業,如支付寶、財付通和快錢等,紛紛拓展自身業務領域,通過開放支付服務平臺,以及將第三方支付服務與更多行業應用進行緊密結合等方式,不斷拓展對外圍業務的籠蓋。
盡管多位接受采訪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都不在意能否成為首批獲得支付許可證的企業,但在搶奪用戶、搶占市場上,支付企業近期動作頻頻。不僅目前在第三方支付領域處于領跑地位的支付寶,日前發布了通用積分類產品———積分寶;互聯網公司的另一巨頭盛大也在近日公布,旗下全資子公司盛付通啟用全新域名,盛大進軍電子第三方支付的計劃正式浮出水面。“央行出臺支付治理辦法和發放牌照,番禺網頁設計公司從工業發展的角度看是好事,由于只有工業做大了,大家才能有更多的市場和利潤。”一家支付公司的總經理對記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