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擬先行試點放開民辦中小學收費定價!近日,廣州市發改委在答復市政協委員賀惠芬《關于放寬民辦教育收費定價的建議》回應表示,一下子放開民辦中小學收費會給外來工人群增加經濟壓力,擬先行試點,分步分類放開民辦中小學收費定價。
該消息傳出,不少家長擔心原來就很昂貴的優質民辦中小學收費會上漲,讓原本就高企的民辦中小學收費居高不下,甚至會抬高一些收費較低的普通民辦學校的收費。
廣州最貴民辦學校一年收費20萬元
據統計,今年廣州近六成民辦小學年收費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間(普通班收費,住宿費另計),年收費在2萬元以上的有21家,最貴的民辦學校一年學費是20萬元。貴價民辦小學市場不小,年收費在4萬元以上,在廣州至少有六所。
根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四分之一民辦學校收費比去年有所提高。如中山大學附屬小學(簡稱中大附小),今年每學期一次性繳納學雜費24000元,一年學費為48000元,取消了贊助費;去年是13500元加8萬元贊助費,總體算下來,一年學費多了五六千元。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民辦學校學費上漲,但報名人數卻不減反增。比如,去年被稱為廣州“最貴民校”的華師附外 ,今年繼續保持最貴的地位,小學和初中的學費加其他費用都達8萬元/年,比去年上漲了超過2萬元,但招生形勢卻不受任何影響,甚至出現了“井噴”
家住蘿崗區的家長王女士,女兒今年2歲,一直在糾結該買學位房還是上民辦學校,當她得知華師附外的學費上漲這么多后,毅然放棄入讀民辦學校。“等到我女兒上小學,豈不是一年要漲到10多萬元。”在她看來,民辦學校的收費只會往上走,沒有盡頭。
記者采訪了解到,當前民辦學校的收費必須通過物價局的審批,有家長擔心如果廣州放開民辦中小學的收費定價,民辦學校可能會更加肆無忌憚地一路狂漲。
放開定價后民校會整體提高收費
為什么廣州市民辦中小學收費定價要放開?據廣州市發改委介紹,廣州市民辦小學收費主要存在著規定回報率較低、生均教育成本審核標準難把握等問題,政府定價的模式僵化,市場機制的缺失降低了民辦學校競爭的活力。
但就調研情況來看,廣州市非本市戶籍(包括外來工)人員較多,且呈不斷增長態勢,其子弟在民辦中小學就讀的數量占全市中小學生的比例較大,一旦完全放開民辦中小學收費定價,對外來務工和低收入家庭等群體必將增大經濟負擔。
有民辦學校負責人表示,這些年民辦學校是人均收費上受到了制約,民辦中小學收費定價放開之后,民辦學校可能會整體上提高收費,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廣東的民辦教育發展處于多層次的局面, 教育本身的選擇就是質量和消費能力的選擇。”該負責人表示,多層次的教育就有多層次的收費,不可能是一個檔次的,消費者也是明智的,會自己做出選擇。
放開定價不等于政府不管
“ 放開民辦中小學收費定價是一個方向,因為民辦教育是市場的產物。”廣東省當代民辦教育管理研究院院長張鐵明教授接受采訪表示,物價在不斷上漲,而學校的營運具有周期性,不放開的話會造成現實的矛盾,放開是對的。但關鍵是如何做到適度放開,且放開收費并不是無原則無條件的。
張鐵明表示,放開民辦中小學收費定價,除了給予學校獨立自主的權利之外,也要明確告訴民辦學校并不是無條件的放開,而是必須接受市場和公眾的監督,做到公開透明。
民辦中小學收費定價放開,是不是政府就不管了? 張鐵明強調,政府不能因為放開定價而放棄自己的責任,要對民辦學校進行引導、評估和監督。“民辦教育是市場的產物,但說到底是教育,雖然受市場的調控,但具有公益性, 對社會有廣泛的影響。所以放開定價并不是無法無天。”
民校提價要進行財務公開和接受監督
針對當前不少優質民辦學校的高收費,有不少家長指責其存在暴利。有民辦學校負責人跳起來反駁,認為不能這樣簡單地做出道德的評判。“我們的高收費有需求,自然就有存在的價值,這是由市場決定的。就像有些人會用奢侈品一樣。”
某收費較高的民辦小學校長坦言,收費越高,風險越大,把自己推到了非常透明的地方和焦點的位置, 一旦有點問題就會遭受社會的質疑 。
張鐵明也表示,當前社會產生了經濟分層的分化,產生了不同訴求的需求。對民辦學校而已,也不能用一個外來工子弟學校的標準去對比評判其他高收費的學校。
不過,張鐵明強調,民辦學校并不是放開收費并不是無法無天,每個學校要提高收費必須對學校進行財務公開,公布提高收費的原因,提高收費后帶來的設施和服務條件的改善。同時還要接受公眾的監督。
(來源:羊城晚報)